位于湘湖定山島上的湘師舊校舍修建于1965年
金陵先生捐贈了整整五大箱資料與物件
湘師校友李岐山捐贈的湘師管弦樂隊譜、小提琴組樂譜(1961年)
毛微昭先生的捐贈
湘師已故老教師子女捐贈的物品
湘湖師范舊址紀念館明年初開放
今年,區(qū)政府正式啟動“湘湖師范舊址紀念館(暫定名)”保護和建設項目,并由湘湖管委會、區(qū)文旅局、區(qū)教育局、湘湖研究院、湘旅集團聯(lián)合成立湘湖師范舊址紀念館籌建組。目前,項目設計單位的招標工作已經(jīng)完成,紀念館進入設計階段,計劃于明年初面向公眾開放。
湘湖師范曾經(jīng)是蕭山最高學府,與南京曉莊師范學校齊名,被譽為“浙江的曉莊”,數(shù)十年來為社會培養(yǎng)了一大批基礎教育師資和各類專門人才。從湘師走出去的教育工作者,在講臺上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
自2002年湘湖師范并入蕭山電大,之后又劃歸杭州科技職業(yè)技術學院,如今,“湘湖師范”這個名字已留存于歷史,只有一幢修建于1965年的位于湘湖定山島上的校舍,作為杭州市文物保護單位,成為寄托無數(shù)湘師人回憶的載體。湘湖師范舊址紀念館,即是對該處舊址進行復原、改建。
湘湖師范自創(chuàng)辦以來,在師范教育、生活教育、鄉(xiāng)村教育等領域有很多具有創(chuàng)新意義和先導性的探索,是浙江近現(xiàn)代教育史上不可忽視的一頁。如今湘湖師范作為一所學校,雖然實體已不存在,但其承載的關于教育、鄉(xiāng)村振興、愛國主義、文化以及“湘師精神”的思考與實踐,對當下社會仍有著重要的啟發(fā)意義。目前,紀念館展品征集與展陳策劃工作正積極推進中,設計方案正在進行完善,后續(xù)的展陳方案將由湘湖研究院、中國美術學院中國藝術教育研究院、中國美術學院空間生產(chǎn)與鄉(xiāng)土實踐研究組共同切磋完成,也將聽取包括諸多校友在內(nèi)的多方建議。計劃以湘師校史為基點,向前追溯教育理念之淵源,向后探討對當下乃至未來教育之啟示,力求尋找其在中國近現(xiàn)代教育史中的地位與坐標。
“紀念館將實現(xiàn)五大功能:校友重逢地,激活湘師精神的原點;教育朝圣地,教師的初心之旅;紅色展示廳,愛國黨建教育的基地;鄉(xiāng)建會議場,鄉(xiāng)村振興學術交流之會場;舊址新教室,再現(xiàn)生活教育現(xiàn)場,給當下教育以啟發(fā)。以‘展廳即教室,展陳即教育’為出發(fā)點,讓觀眾在參觀中猶如經(jīng)歷了湘師歷史上尋常一日生活?!眳⑴c紀念館展陳策劃的中國美院高等藝術教育研究院王爍博士說。
金海觀長子捐出珍藏多年的“湘師記憶”
“這是他的教案,這些刊物有他的批注,每一箱都有目錄”“這里還有他用過的印章、墨盒,還有一塊表”“這是幾位湘師學生一起回憶1948年國民黨軍警包圍湘師進行逮捕事件的錄音帶”……
7月17日上午,92歲高齡的金陵先生(現(xiàn)用名蕭揚,外交家,《世界知識》雜志原主編)在北京朝陽區(qū)的家中,向湘湖師范舊址紀念館籌建組一行人員細述捐贈物品的情況。這些他珍藏多年,用一個個塑封袋精心保存,經(jīng)過細致分門別類,裝了整整五大箱的書刊資料與物件,可以說承載著他的父親、主持湘師25年的金海觀校長一生的軌跡,以及一代湘師人的記憶。
當老人用微顫的筆觸,鄭重地在捐贈物品交接清單上簽下自己的名字,他的目光里有一種如釋重負——多年來,他期盼著“湘湖師范紀念館”能在蕭山落地,讓“湘師精神”得以更好地傳承與弘揚。如今,他終于等來這一天。在他看來,這是父親遺物最好的歸宿。
老校長金海觀的湘師印記
今年3月起,湘湖師范舊址紀念館籌建組面向社會各界征集有價值的校史史料及相關可供展陳的實物,同時第一時間與湘師老校長金海觀長子——金陵先生取得了聯(lián)系。金陵先生當即表示愿意捐贈其保存的所有與父親金海觀和湘湖師范有關的書刊資料與物件,并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對書刊進行整理分類,發(fā)來整整19頁的《擬贈書刊材料清單》。
交接過程中,老人重新翻看著這一件件珍藏,對湘師與父親的回憶涌上心頭。
1928年,湘湖壓烏山島上,陶行知先生指導創(chuàng)辦了湘湖師范。這是一所培養(yǎng)鄉(xiāng)村教師的學校,以“依據(jù)鄉(xiāng)村實際生活培養(yǎng)鄉(xiāng)村人民、兒童所敬愛的導師”為辦學宗旨。
1932年2月,陶行知的學生金海觀接任湘師校長,成為第六任。“當時父親獨自到湘湖工作,我和母親直到1936年才從南京去到湘湖與父親團聚?!鄙?929年的金陵先生,對往事的記憶非常清晰,“學校背靠壓烏山,面朝湘湖,與鄉(xiāng)村融為一體,它沒有圍墻,通往壓烏山的泥路上兩邊豎兩根柱子,中間橫了一塊木頭寫有校名,便是校門了。辦學應該是很艱苦的,但湘湖環(huán)境真好啊,對一個孩子來說,只覺得那是一方快樂的天地,有山有水有樹有草有花,池塘里有魚有蓮藕。島上原先只有湘云寺一座建筑,后來師生們修建校舍、開墾種地、修路筑堤,改善鄉(xiāng)村面貌,過著田園中的校園生活?!?/p>
抗戰(zhàn)爆發(fā),令小金陵眼中詩意的生活戛然而止。1937年,金海觀帶領師生流亡辦學,此后八年七易校址,于極其艱苦的環(huán)境中創(chuàng)造性地實踐陶行知教育思想,在浙南山區(qū)和浙閩邊界一帶撒下了無數(shù)文化火種。
“當時學校每遷一處,都會在周圍農(nóng)村開辦民眾學校,由湘師學生去當老師、教務主任、校長,老師們則每人負責幾處學校指導辦學,定期回校討論辦學情況?!苯鹆晗壬貞洠赣H曾說“校長要了解每一個學生,因此學校規(guī)模不宜太大,以300人為限”,然而抗戰(zhàn)期間,杭嘉湖及紹興一帶公立學校紛紛停辦,此時父親卻表示,“不僅不能讓本校學生失學,還要盡量吸納其他學生”。于是,流亡中的湘師不但薪火未斷,反而不斷發(fā)展壯大,學生最多時達到七八百人。
金陵先生跟隨父母一起輾轉各地,一開始沒有機會接受系統(tǒng)的教育。“1938年秋,我9歲,到湘湖師范附屬小學念了兩年書,后來就到湘湖師范當旁聽生,直到1943年學校遷至景寧,我才入讀初中,接受了三年完整的初中教育。”
“湘師雖為一所中專學校,但校園氣氛比起當時許多高校都要自由得多,湘師講求民主,注重發(fā)揚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對于學習過程中產(chǎn)生的各種思想,善于在自由爭論中加以引導,強調(diào)的是學生的自治自律、自己管理自己?!?/p>
金陵先生笑著表示,父親在對待子女的教育上如出一轍,幾乎不曾對子女有過什么說教,只是一生清正廉潔、一心辦學.他回憶起抗戰(zhàn)期間,全家借債度日,自己幾次想去考公費讀書的名額,都被父親勸阻。父親每次都說,他還有工作有收入,比起普通人家要好過很多,不要跟人家去爭這個名額,金陵只好去當旁聽生。
19頁捐贈清單映射“湘師精神”
從捐贈清單中可以看到,金陵先生的這批捐贈物品包括有湘湖師范1949年以前的出版物《湘湖生活》《鋤聲》等,其中留有不少金海觀所作的注解、說明或修改,以及1979年以后有關金海觀和湘湖師范的出版物,湘師校友收有金海觀或湘湖師范專篇的個人文集,湘師校友團體資料,金海觀紀念活動資料,還有金海觀手跡、證書、證件、任免文件等。此外,還有湘湖師范演奏會節(jié)目單、湘湖師范租房合同等一批歷史見證物品。
“希望借助湘湖師范舊址紀念館這一載體,促使更多人來關心、研究、利用湘湖師范辦學的成功經(jīng)驗,為今天的教育所用,為鄉(xiāng)村教育服務?!苯鹆晗壬f,湘師的辦學理念中有一點令他至今記憶深刻,“我們要‘以如沸如湯的熱忱,去從事各種社教和兒童事業(yè),我們要配合鄉(xiāng)村民眾可以求學的時間、可以就學的地點、可以就學的工具和組織,來辦各種教育。’這種‘盡一切可能為老百姓辦教育’的精神值得學習和發(fā)揚?!?/p>
“從捐贈的資料文物中選擇合適的展品進行展出,將湘師的精神、文化實體化呈現(xiàn)出來,紀念館才有了靈魂?!毕婧煼杜f址紀念館籌建組負責人、湘湖研究院副院長許益飛為金陵先生頒發(fā)了捐贈證書:“真是太感謝您了,這批捐贈是重量級的,非常珍貴,對我們挖掘、傳承和弘揚‘湘師精神’具有重要意義!”
湘湖師范舊址紀念館
展品繼續(xù)征集中
已征集史料、實物700余件(組)
自今年3月啟動湘湖師范舊址紀念館展品征集,到7月中旬為止,湘湖師范舊址紀念館籌建組已接收湘湖師范相關史料、實物700余件(組),涉及書刊、文件、照片、證件等類型,全面涵蓋湘師發(fā)展的各個歷史時期。
“目前已與上百位湘師校友取得了聯(lián)系,其間籌建組委托中國美院高等藝術教育研究院開展了搶救性的口述史記錄?!毕婧煼杜f址紀念館籌建組負責人、湘湖研究院副院長許益飛說。
據(jù)悉,湘湖師范舊址紀念館籌建組下設展品征集小組,從零開始,集腋成裘,完成紀念館館藏的發(fā)掘、征集、接收、建檔,并對所有收集到的史料、實物進行數(shù)字化,從一開始就建立起學術資料庫,為紀念館落成后的長期“典藏—研究—展示—公教”循環(huán)打下基礎。
“余杭86歲的毛微昭先生捐贈的一批物品也十分珍貴。老人是湘師第一屆學員毛守誠先生之子,曾著書《湘師和我們一家》。毛家有三人畢業(yè)或肄業(yè)于湘師,還有四人曾就讀于湘師附小。毛微昭先生幼年時曾跟隨父親,在松陽就讀于湘師幼稚園和附小。成年后從事了大半生的教育工作,時常感受到湘師對自己、對全家無處不在的影響,于是從30年前開始收集與父親和湘師有關的史料與實物,至今已頗具規(guī)模,此次捐贈對我們也非常重要。” 參與紀念館展陳策劃的中國美院高等藝術教育研究院王爍博士說。
現(xiàn)湘湖師范舊址紀念館展品仍在征集中,征集內(nèi)容主要包括反映校園風貌和校園生活的老照片;帶有校名印記的物品;學校制發(fā)的各類文件、印章、?;?、紀念章、票證等;師生員工在校工作或學習期間形成的資料,如教具、講義、上課筆記等;師生員工參加國內(nèi)外重大活動所獲得的文件和實物材料,如請柬、聘書、聲像資料等;歷屆畢業(yè)生合影照片、畢業(yè)紀念冊、師生間贈言等;師生員工個人創(chuàng)作的作品,如繪畫、書法、篆刻等;與學校有關的刊物和印刷品,以及各類已發(fā)表的回憶性文章、文學作品等;陶行知研究會、金海觀研究會歷年來的各類研究成果等。
征集以捐贈、借展兩種方式進行,聯(lián)系方式:0571—82238689、83801780(樓微君、劉啟堯),捐贈地址:湘湖景區(qū)城山廣場·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