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金樓丨低碳行為有價 個人“碳資產”距離變現(xiàn)還有多遠
全國碳交易市場自7月16日開市以來,不少企業(yè)已經率先嘗鮮。不過,對大部分企業(yè)和個人來說,這個事情離他們有點“遠”。
其實也不奇怪,就參與碳交易市場的主體來說,首批僅為碳排放高的發(fā)電企業(yè)。在浙江,也就只有140多家企業(yè)劃定到碳交易名單。
那么問題來了,個人的碳減排行為,能交易嗎?距離變現(xiàn)還有多遠?今天,涌金君就和大家聊聊碳普惠,這個未來和每個人都息息相關的名詞。
啥是碳普惠?
從名詞解釋看,碳普惠是對小微企業(yè)、社區(qū)家庭和個人的節(jié)能減碳行為進行具體量化和賦予一定價值,并建立起以商業(yè)激勵、政策鼓勵和核證減排量交易相結合的正向引導機制。
換言之,個人、小微企業(yè)等的低碳行為有了價值,對應的碳減排量可以賣錢。
“可以當做碳交易市場的延伸和補充?!闭憬∩鷳B(tài)環(huán)境科學設計研究院規(guī)劃所所長盧瑛瑩解釋,與全國碳交易市場相比,碳普惠平臺的優(yōu)勢在于門檻低,中小企業(yè)和個人都能參與碳交易。
區(qū)別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
一是從實施對象來看,碳普惠平臺主要為小微企業(yè)、社區(qū)家庭和個人,這和碳排放權交易作用于工業(yè)企業(yè)的特征明顯不同;
二是從實施范圍來看,碳普惠的實施領域主要集中于生活消費領域,而非工業(yè)生產領域;
三是從激勵機制來看,以正向激勵機制為導向,這和碳排放權交易含有的約束機制也存在顯著差異。
在我國,常用的環(huán)境治理政策工具大致有四類:命令控制手段、市場經濟手段、自愿行動和公眾參與。
碳普惠制正是市場型和公眾參與型環(huán)境政策工具的組合創(chuàng)新:
一方面,碳普惠制本質上是一種基于市場價值信號的激勵機制,旨在解決踐行綠色低碳行為中個體、社會利益沖突的問題,實現(xiàn)個體、社會環(huán)境利益激勵相容的創(chuàng)新性制度安排;
另一方面,碳普惠制能充分調動起公眾主動踐行綠色低碳行為的能動性,擴大和加快綠色低碳生活方式的覆蓋范圍和行為頻率。
在這個體系下,成效也是顯而易見的。
最直觀的是環(huán)境。在低碳理念的帶動下,小微企業(yè)和個人的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能直接減少資源消耗和溫室氣體排放。
經濟效益上,通過低碳行為,民眾可以獲得碳積分進而兌換一定的貨幣或者商品。
從社會層面上看,碳普惠制形成后,帶來一定相關的產業(yè)鏈,也能帶動相關勞動力和產品、服務。
都有哪些探索實踐?
放眼浙江,碳普惠已經不是一個陌生詞匯。就在8月底,湖州就啟動了基于國網新能源云碳普惠平臺建設。
湖州市生態(tài)環(huán)境局相關負責人告訴涌金君,啟動碳普惠平臺,就是想把更多人拉進低碳的生活圈,同時也把個人的低碳行為轉換為經濟價值。
而已經啟動兩個多月的樂清“碳市場”,已經有了初步畫像——不論是企業(yè)還是個人,都能通過平臺參與碳交易。
“目前,碳普惠市場的主要產品來自于分布式光伏碳資產?!庇拷鹁龔膰W樂清市供電公司員工劉帥那里了解到,當地光伏的裝機容量本身就大,超過30萬千瓦,占溫州總量近六成。在發(fā)電的同時,發(fā)電量經過認證可以轉換為減排量進入碳普惠市場交易獲取額外收益,是一舉兩得的事情。
所謂碳普惠平臺,在交易量上,也沒有大與小的限制。
劉帥表示,即使只有樓頂那么大的光伏設備,只要通過發(fā)電量上網實現(xiàn)減排,也能成為“賣家”進入地方“碳市場”,獲取這筆額外收益。預計9月上旬,樂清碳普惠市場將迎來首單交易。
而在全國,關于碳普惠的探索時間更早,內容也更豐富。通過對用戶的低碳行為進行痕跡化、量化、數據化分析匯總,逐步建立起了針對不同減碳場景的普惠制體系。
比如,2015年,廣東省碳普惠平臺展開試點運營。乘坐城市公交、步行、使用共享自行車、節(jié)水、節(jié)電、使用節(jié)能設備等,都屬于低碳行為范疇。
在數據轉化方面,他們一手開發(fā)科學的核算方法,一手對業(yè)主的戶均電、氣、水等用量進行調研,設定用量標準。
這樣一來,用戶的數據和標準一對比,就能算出用戶的減碳量。
對公眾來說,操作也相應簡單。登陸碳普惠賬戶之后,就能將自己的低碳行為兌換成碳幣,進而兌換相應的優(yōu)惠。目前平臺已經擁有兩萬多會員,累計減碳量超16976噸。
而在北京,用戶通過使用高德地圖、百度地圖進行公交、地鐵、自行車、步行路徑規(guī)劃和導航,在出行結束后也能獲得對應的碳能量,并將其轉化為獎勵。
推廣的難度在哪?
既然碳普惠這么好,為啥進展如此緩慢?
這里就繞不開一個數據量化的問題。綠色出行、節(jié)水節(jié)電等低碳行為,它們的碳減排量,誰來計算,如何計算?
“目前還沒有相關的標準。”劉帥說,這也是目前樂清碳市場的交易品主要為光伏的原因之一——光伏發(fā)電能換算出對應的碳減排量。
“做平臺不難,難就難在數據的來源以及準確性?!北R瑛瑩說,低碳行為涉及方方面面,數據分散在各個部門和平臺,要想獲取用戶準確的低碳行為數據,并轉化為相應的減排量,這個工程量不小。
這些數據一部分掌控在政府手里,但量比較少,比如公交系統(tǒng)、水電氣等。大多數與人們低碳行為相關的數據,都在一些企業(yè)平臺上。
在這樣的情況下,用戶獲取低碳數據過程不易,而碳普惠平臺里的“商品”種類有限,再加上兌換商品的價值不高,那么大家參與的積極性,自然也不高。
如何破解?北京綠色出行碳普惠或能作為一種參考。他們直接選擇與一些互聯(lián)網企業(yè)合作,利用市民廣泛使用的APP推廣低碳出行,如此一來,就解決了數據從哪來的問題。
舉個例子,當你選擇自行車或者地鐵出行時,個人賬戶里就會生成相應的“碳能量”。
這些“碳能量”既可用于植樹、修橋等公益性活動,也可在相應的APP內兌換公共交通優(yōu)惠券、購物代金券、視頻會員等獎勵。這些激勵措施,一定程度保證了平臺上用戶的活躍度。
此外,既然是碳交易市場,有賣方就要有買方。
“平臺要有持續(xù)造血的功能,就必須解決激勵長效機制的問題?!?國網湖州供電公司王函韻解釋,平臺就像一個市場,光有賣家不行,也要有足夠多的買家參與進來,市場才有生命力。
樂清的辦法是讓企業(yè)參與進來。當地每家企業(yè)都有自己專屬的“低碳碼”,企業(yè)碳效成績越好,就能獲得更多政策支持。提高碳效,除了通過自身碳減排實現(xiàn)以外,企業(yè)還可以通過碳普惠平臺購買,這樣就能促進碳市場的活躍。
隨著人們低碳意識的提高,以及相應數據庫的完善,可以預見的是,個人“碳資產”變現(xiàn),距離我們,真的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