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在哪里,都要過個好年
2022年能不能回家過年,是很多人關心的話題。12月18日,國務院聯(lián)防聯(lián)控機制召開新聞發(fā)布會,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表示,這個問題要基于風險研判,全國不能“一刀切”,各地綜合分析評估,因地制宜地出臺相關政策。
中國人的春節(jié),往往從如何買一張回家的車票開始,到行囊里裝滿“媽媽的味道”結(jié)束。無論多遠,回家的路一直在心中;無論多久,家鄉(xiāng)的記憶一直在心頭。回家過年,這個千百年不老的話題,中國人所獨有的幸福守候,流淌著不朽的文化基因——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就是這么具體而生動。
從這樣的情感邏輯出發(fā),完全能夠理解人們回家過年的沖動,以及對于不能回家過年的遺憾。但在疫情防控背景下,回家過年并不是純粹的自我選擇。如果說此前更多關注的是如何回家過年,那么現(xiàn)在更多關注的則是能不能回家過年。
目前,全國疫情形勢總體比較平穩(wěn),局部地區(qū)發(fā)生由境外輸入疫情引起的本土聚集性疫情,有的已經(jīng)得到控制,有的正在控制之中。當然,無論是“外防輸入”還是“內(nèi)防反彈”,都須臾不能放松。節(jié)日期間,人口流動較大,人們接觸頻繁,社交距離縮小,容易出現(xiàn)聚集。而且,冬季本來就是傳染性疾病尤其是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fā)季節(jié),人們的抵抗力下降,更容易被感染。這是近期多地倡議“就地過年”的原因所在,而全國不搞“一刀切”的定調(diào),無疑顯得理性、從容而且務實。
回家過年,就地過年,核心都是過年,區(qū)別只是過年的地方不同。在哪里過年重要,能不能過一個好年更為重要,即便不能自主選擇在哪里過年,但也可以通過努力過一個好年。實際上,提倡就地過年,就是為了過一個好年,就地過年雖然給個人及家庭帶來一定不便,但若因為流動和聚集而引起疫情反彈,就會帶來更大的不便。就地過年,是以暫時不便換取長久方便,是以短期吃苦受累換取長期幸福安寧。這個道理,并不難懂。
任何一種付出都有意義,并且值得尊重。面對當前疫情形勢,全鏈條精準防控可謂最佳選擇,“瓷器店里抓老鼠”,既要抓住老鼠,又不能破壞瓷器,想想都不容易。而圍繞過年本身,也有很多要做的事情。今年1月27日,國家發(fā)改委秘書長趙辰昕在國務院聯(lián)防聯(lián)控機制召開的新聞發(fā)布會上說,就地過年要提供更多、更豐富多彩的文化、體育相關活動,讓就地過年的群眾無論在哪里都有家的感覺,都能過一個好年。應當相信,有著多年發(fā)展積累的強大基礎,有著此前就地過年的經(jīng)驗支持,即將到來的春節(jié),人們一定會過得快樂、過得安心、過得精彩。
世衛(wèi)組織官員日前表示,全球非常有希望在2022年結(jié)束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張文宏醫(yī)生也指出,我們將和國際社會一起度過“最后一個寒冷的冬季”。無論在哪里,都要過個好年,這本身就是為抗疫作貢獻,只要我們共同努力,終會“撥開云霧見天日,守得云開見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