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韻風尚·說宋⑤|南宋王朝的身影
去明十三陵,你會發(fā)現(xiàn)一個“現(xiàn)象”:長長的一條神道兩旁,矗立著一堆石人、石獸,他們或坐或立,或威猛或謙恭。這些石人、石獸我們統(tǒng)稱為石像生,他們顯示著墓主人的身份等級地位,也有驅(qū)邪、鎮(zhèn)墓的作用。
今天,我們來看的是兩座南宋時期的石像生,他們是武將的形象,頭頂戴盔,身披鎧甲,雙手持劍,左右手相互交疊,按著腰腹前的劍柄,體態(tài)威儀。歷經(jīng)幾百年的日曬雨淋,他們的服飾、鎧甲還是那么栩栩如生,冠纓、甲胄、袍服、佩劍等刻畫得細致入微,人物面部結(jié)構(gòu)也把握的很精確,五官硬朗,英姿颯爽,莊嚴卻不失親和力。在武將兩邊有兩座殘損的石馬,雖然破損厲害,但我們依舊能夠清晰地看到馬鞍、韁繩、馬鐙,還有許多精美繁復的裝飾,這讓我們不禁想象它們馳騁沙場的樣子。
那么,這些石像生守護的墓主人又是誰呢?他叫王佐,23歲就狀元及第,是山陰縣歷史上的第一位狀元。王佐當官后,他的頂頭上司是宰相秦檜的兒子秦禧。王佐早就對秦檜陷害忠良、賣國求榮的卑劣行徑恨之入骨,除了公事外,他從不與秦禧多說一句,更不會阿諛奉承,還說了一些大實話。于是,秦禧就找借口彈劾他,使他屢遭罷免。秦檜死后,宋高宗才重新起用他。王佐先后在江西、安徽、湖南、江蘇、浙江等地做官,剛正不阿,平定作亂的妖人;德政親民,深受百姓的愛戴。王佐死后,朝廷追贈他為銀青光祿大夫,陸游為他寫下了墓志銘,稱贊王佐“有德有勛”。
眼前的這些石像生原本正是守護在王佐墓前的,然而墓已被毀,他們來到了我們博物館門前,如今他們所守護的世界早已換了人間。我們仔細觀察,會發(fā)現(xiàn)這兩座武將的眼神不是直視前方,而是微微俯視,似有謙和之意,外表雖然威武,但是內(nèi)心卻透露著文氣,這與宋朝采用重文輕武的方略有關。宋朝為了避免地方官員對于軍權的私下操控,選用大批通曉軍事理論的文官進行軍政事務的監(jiān)督,衍生出了一個特殊的群體——儒將。比如范仲淹、岳飛,他們都是具有大儒風范的文官出身,但是甘愿肩負國家存亡,成為了一個富有節(jié)操實力的軍事將領。文官挑起軍政大梁后,武將在文官潛移默化的熏陶之下,開始接受儒學的熏陶,由原先在戰(zhàn)場上殺敵的孤勇之將轉(zhuǎn)變?yōu)榧缲搰抑厝蔚膼蹏畬ⅰ?/p>
而到了南宋,一個偏安于江南的王朝,以臨時落腳點的心態(tài)暫居在山水美麗、經(jīng)濟富饒的江南。因此南宋石像生都打上這樣的標簽:武將不威猛,文臣不張揚,石馬很溫馴,石虎很可愛。
博物館四周很安靜,站在這兩位武將面前,感覺自己很渺小,就像一個孩子畢恭畢敬站在大人面前等待訓諭。然而,仔細端詳又覺得他們很可親??粗麄兊纳碛?,我們仿佛還能回到南宋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