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塢山的半日浮生
航塢山即龕(坎)山,又叫王步山,據(jù)傳吳越國王錢镠來此放步踏勘,故名。北與赭山相望,原為錢塘江古道。古詩贊其“龕山赭山潮東來”“聲撼乾坤鼓萬雷”。
■文/張劍秋 本版攝影/ 沈雷 制圖/俞欽洋
杭州之“杭”,《說文》解釋:“杭,渡也”,杭通航,大禹在此渡江,故舊稱“禹航”。江北有“杭城”,江南就有“杭塢”?!对浇^書》載:“杭塢者,句踐杭也?!焙綁]山因勾踐渡江而得名,曾經(jīng)是越國造船通航之所,也是江南唯一以“航”為名之地。當年,航塢與杭城隔江而望,山城相繆,郁乎蒼蒼。
明嘉靖三十五年(1555年)五月,倭寇進犯杭州,燒毀雷峰塔和昭慶寺。十一月,總督胡宗憲登航塢山之巔抗倭,一戰(zhàn)殲滅倭寇五百余,是謂“龕山大捷”。軍師徐渭(就是狷介狂放的徐文長)大喜之余,寫了《龕山凱歌五首》,吟道:
短劍隨槍暮合圍,
寒風吹血著人飛。
朝來道上看歸騎,
一片紅冰冷鐵衣。
確實,這樣的對倭大勝,從古至今都極為難得。
2010年,蕭山評選首屆蕭山十景,惟有航塢山獨占兩景:航塢聽梵、地藏祭星。
秋高氣爽,正是登高好時節(jié)。
航塢山位于蕭山東部,東西3公里,南北3公里,方圓10余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99米,在廣闊的蕭紹平原上,數(shù)十個山峰連綿起伏。“蜿蜒肖其形,逶迤而東抱?!?/p>
清代以前,航塢雄踞錢塘江口南岸,與江北赭山對峙,兩山之間稱為海門(也叫南大門),浪急潮涌,形勢險要。明代錢薇詩云:萬派奔騰一壑吞,洪濤直欲倒昆侖。兩山相對蒼茫里,流出青天是海門。
清初,錢塘江航道北移,龕、赭間連片成陸。這座世代被潮汐沖刷的航塢山,從此遠離了江濤。
航塢聽梵,是以航塢山頂?shù)陌埶聻槟康牡?。上山路線有三條:
第1條從西北坎山方向,沿盛家塢路上山,途經(jīng)盛家塢水庫、接龍禪寺。旁有石板小道自山下逶迤而上,1800余級臺階,中途設路亭兩個,供游人休憩。兩路亭之間,山勢陡峭,走完兩路亭后,地勢變得平坦,奇松橫生,古木參天。
第2條從東南方向沿盤山公路直接上山。這條公路像靚麗的錦帶,將航塢山點綴得絢麗多姿。沿路有三圣庵、陛下廟、王步山牌坊等景點。
這兩條線路都可以駕車直抵白龍寺下的免費停車場。
第3條是正東方向從航塢勝境牌坊步行登山,1300多級石階,用時約45分鐘,亦可至停車場。
第一站:“航塢勝境”牌坊。牌坊正反面有對聯(lián),上刻“周代名山”,前方山墻繪有兩條龍,設一焚香爐。
第二站:觀景亭。沿臺階往上,懸崖邊有一六角翹檐涼亭。涼亭小憩,微風習習。此處可眺瓜瀝全景,航塢公園、太平庵、瓜瀝文體中心等盡收眼底。再望遠,可見剛建成的杭州蕭山國際機場,如長虹臥波,橫亙天際。
第三站:人民衛(wèi)士塔。亭子再往上途經(jīng)一塔,小路可至。航塢山古有燈塔,為錢塘江往來船只引航,眼前這座塔塔館合一,于2014年新建,高28米,共四層,主要陳列烈士生平。
三條登山線最后均匯合于白龍寺停車場,接下去是一段上香道。
上香道途經(jīng)“鄉(xiāng)賢亭”,繼續(xù)上行,路邊可見“白龍寺重建碑記”,記載了白龍寺的前世今生。白龍寺始建于北宋熙寧年間(1068-1077),據(jù)說龍光法師云游此山,見嶺上有白龍出沒,遂結(jié)廬其上。經(jīng)明、清、民國反復修葺,終成勝景。碑旁有廊,寫滿了吟誦航塢山的詩詞。
終點站:白龍寺。白龍寺為蕭紹信眾登高祈福首選之地。寺內(nèi)供奉觀音大士,每年春節(jié)和農(nóng)歷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觀音大士”生日,常常出現(xiàn)萬人燒香的場景。
山門不大,雙重檐建筑,上掛兩塊匾額,分別是“白龍禪寺”和“航塢聽梵”。門兩邊有聯(lián):
自在自觀觀自在,
如來如見見如來。
寺后原有湫,相傳每逢久旱無雨,即使山下江河露底,井中無水,但“白龍湫”仍然不涸。元薩都剌《登航塢山》詩寫龍湫就有“龍池漫白云”、“泉聲徹夜聞”句。清代沈成烈撰聯(lián)曰:
華雨注龍湫,只在此山,便成香海;
曇云來鷲嶺,試看茲塢,即是慈航。
如今。湫已無處可尋,只剩觀音殿前一汪水潭。
站在寺前高臺眺望,但見群山起伏,樹木蔥郁。山頂樹木稀少,巖石裸露,向北遙望,赭山突兀,錢江一線。
航塢聽梵、登高望遠,半天時間,守的是一份內(nèi)心寧靜。
下山時間如充裕,可駕車去航塢山的第二景:地藏祭星。
地藏寺位于航塢西南麓,與白龍寺、接龍禪寺都沒有直接道路相通,只能由坎山方向單獨前往。駕車沿東升路至鳳起東路,一片整潔的稻田翡翠一般悅?cè)诵哪?。?jīng)法海極樂禪寺、寶善庵即至。
古人稱贊地藏寺:
浮圖航塢太崔嵬,東有神龕是翠微。
這里是九華山之后全國第二個供奉地藏王的寺廟。每年農(nóng)歷七月初六、初七,善男信女都會夜宿寺廟,舉行“祭星乞巧”,“維天有漢,監(jiān)亦有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詩經(jīng)》里已經(jīng)有織女整夜勞作的景象,向織女祈求心靈手巧,早日找到如意郎君。是蕭紹一帶姑娘們的心愿。如今,“祭星乞巧”民俗,已被列入省級非遺名錄。
寺內(nèi)有千年古樟兩棵,四人不能合圍;一泓“洛思泉”,清澈見底。因為疫情,殿門緊閉,香火黯淡,門楣脫落,杳無人跡。沿寺后山間小路向上
攀爬,“百丈巖”形似石佛,直立松間;獅子巖狀如臥獅,匍匐草叢;雞籠石、中山林表等景點不時閃現(xiàn)眼前,最后攀上洛思峰的懸崖峭壁時,四野為之一闊。
航塢山曾經(jīng)樹木參天,鹿麂成群??上В驓v史原因,大片樹林被砍伐,山體受損。如今,錢江改道,烽煙散盡,登山遠眺,滄海桑田,不由想起五柳先生的詩:
人亦有言:日月于征。
安得促席,說彼平生。
“蕭山跡憶·行走”欄目征集
你點單 我探路
湘湖一葉舟,悠悠八千年。蕭山,是一座有故事的城市。從古至今,從來不乏歷史風流人物?!笆捝桔E憶·行走”欄目,以筆者追尋蕭山古人足跡、重走古人“游歷”路線的形式,帶領(lǐng)讀者穿越古今,探尋蕭山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鑒古知今,滋養(yǎng)身心。讀者亦可按文索驥,體驗一番蕭山古人之旅。
您可以向我們推薦相關(guān)有故事的線路,由我們替您“探路”。也歡迎各鎮(zhèn)街、村社自薦,挖掘村史文化,打造“深度游線”,為美麗鄉(xiāng)村建設增彩賦能。推薦方式:發(fā)送“#蕭山跡憶·行走#線路/點位50字以內(nèi)簡單描述+推薦人姓名、聯(lián)系方式”至郵箱18314654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