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蕭山網(wǎng) >  新聞中心 >  綜合新聞 >  浙江 > 

“后亞運時代”如何開啟

[ 浙江 ]    
2023
10-30
11:23

10月28日,杭州亞殘運會圓滿閉幕,屬于杭州的“兩個亞運”畫下了句號。從相逢到告別,時間雖僅短短月余,但一幕幕精彩、一次次感動,都在亞運歷史上留下了難忘的“杭州記憶”。

我們期待再相聚,也思考,亞運圣火點燃的光將如何從“一時亮”到“一直亮”?進入“后亞運時代”,于杭州而言,場館設(shè)施如何再利用、體育運動如何再延續(xù)、亞運精神如何再傳承?

杭州亞殘運會閉幕式 圖源:視覺中國


在體育辦賽歷史上,面對場館再利用這道必答題,有的城市交出高分答卷,也有的陷入了“白象困境”。所謂“白象”(white elephant),就是形容那些空耗大量人力物力卻毫無實際用處的事物。

我國大型體育賽事向來高度重視場館再利用,并取得顯著成效。比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水立方”作為游泳比賽場館投入使用,為了避免奧運會后場館閑置,“水立方”引入各種水上項目,成為周末親子游的打卡地。2022年北京冬奧會中,“水立方”上又“搭骨架”變身“冰立方”,新增冰壺場地滿足辦賽需求,成為世界首座完成“水冰轉(zhuǎn)換”的場館。賽后,“冰立方”一鍵拆除,又重新恢復(fù)為“水立方”,還迎來了冬奧會后的首場游泳賽事。

一場亞運會讓杭州攢下了不少的“家底”,這些“家底”成為杭州優(yōu)化公共服務(wù)、提升城市能級的寶貴財富。

比如,杭州在籌辦亞運會的過程中,從場館布局建設(shè)之初就定下了四條原則——能改不建、能修不換、能租不買、能借不租。56個競賽場館,新建場館僅12個,其余44個均采取改造提升方式;亞殘運會的19個競賽場館中,也有17個與亞運會同享,大大節(jié)約場館興建成本。杭州亞組委相關(guān)負責人介紹,滿足比賽的要求是“上半篇文章”,賽后的可持續(xù)利用是“下半篇文章”,所有亞運場館在開始建設(shè)(改造)的時候就在謀劃賽后利用問題了。

除體育場館外,借亞運籌辦契機,杭州還利用高架下、廢置廠房等城市“邊角料”建成了113.1萬平方米的各類嵌入式運動場地。這些都成為城市發(fā)展惠民的重要載體。

2022年4月23日,游客走進“冰立方”,體驗冬奧真實場景 圖源:視覺中國


本屆亞運會項目為歷屆之最,亞運會的籌備與舉辦帶動了國內(nèi)運動熱潮。據(jù)統(tǒng)計,浙江各地運動健身類消費同比去年實現(xiàn)翻倍增長。亞運期間,跑步、游泳、擼鐵、瑜伽……從健身房到“15分鐘健身圈”,城市的角角落落都留下了人們運動的身影。

亞運會帶來了體育運動的“一時熱”,值得思考的是,“后亞運時代”,如何讓體育運動“一直熱”?筆者想到了三句話。

讓“賽”“會”成為城市常態(tài)。亞運激情點燃運動熱情,其輻射效應(yīng)遠超不少觀眾的預(yù)期,有觀眾直言“不是親眼觀賽的話,我都不知道自己如此熱愛競技體育”;同時,亞運會期間,杭州13個區(qū)(縣、市)共建立3000余個亞運城市志愿服務(wù)點,148萬余名市民成為“愛杭城”亞運城市志愿者,為后續(xù)大型賽會舉辦留下了扎實的志愿群體。

著眼以“賽”養(yǎng)“館”,杭州定下了兩個量化目標:到2025年,成功舉辦3項國際單項體育組織頂級賽事,每年舉辦高等級賽事10項以上;到2035年,爭取再舉辦一次高級別的綜合性賽事和3至5個頂級單項賽事。當一項項國際“賽”“會”落地成真,場館自然閑不下來,群眾的運動熱情自然也冷不下來。

讓體育設(shè)施敞開門、不“打烊”。開賽前,杭州亞運會競賽場館和訓(xùn)練場館就陸續(xù)向公眾開放,接待市民超千萬人次,真正將惠民落到實處;賽后,56個比賽場館中,8個高校場館將對學(xué)校教學(xué)開放,其余48個場館將全部對社會開放,實現(xiàn)亞運流量到日常“留量”的華麗轉(zhuǎn)身。

為了提高場館使用率,各個場館“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不僅“我家大門常打開”,還絞盡腦汁“請進來”。比如黃龍體育中心,不僅整合開放了籃球、游泳等13個全民健身項目,還設(shè)計建造了一條1000米長的空中跑道,吸引市民朋友前來運動健身。

黃龍體育中心“空中環(huán)道”跑道全長1公里,供市民健身使用 圖源:杭州發(fā)布

讓更多冷門項目“熱起來”。此次杭州亞運會上,除了大家津津樂道的熱門項目,不少冷門項目也“熱”了起來。更重要的是,這種魅力與熱情走出了賽場,走進了老百姓的生活,越來越多小眾體育項目被人們熟知并喜愛。比如,金華通過“藤球進校園”活動,讓藤球運動在14所學(xué)?!霸l(fā)芽”;溫州甌海引入頂級龍舟賽事,持續(xù)打響“看龍舟,到溫州”的品牌。

大型體育賽事的影響,不只是設(shè)施硬件、形象“顏值”的改變,更是精神的加持、文化的賦能。杭州亞運會開幕前夕,習(xí)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時指出,運用杭州亞運會亞殘運會、世界互聯(lián)網(wǎng)大會等窗口加強文化交流傳播,不斷提升中國文化感染力和中華文明影響力。

透過杭州亞運會這扇窗,浙江的深厚文化底蘊和發(fā)展活力得到充分展現(xiàn),世界更好地領(lǐng)略到“詩畫江南、活力浙江”的風(fēng)采。

比如,體育與文化交織相融。杭州亞運會吉祥物“江南憶”萃取良渚古城、大運河、西湖三大世界文化遺產(chǎn),火炬“薪火”寓意中華文明薪火相傳,會徽“潮涌”象征勇立潮頭的奮進精神……無論是火炬?zhèn)鬟f還是賽場內(nèi)外,“亞運情”與“中國紅”并肩閃耀,古老與現(xiàn)代交相輝映??梢哉f,杭州亞運會這場體育盛會、文化盛宴,閃耀著中華風(fēng)雅、亞洲風(fēng)采,也將砥礪著浙江“勇敢立潮頭、永遠立潮頭”。

比如,科技與生活同頻共振。在杭州亞運會開幕式上,全球超1億人成為“數(shù)字火炬手”,數(shù)字人“弄潮兒”承載眾望點燃火炬;競技場里,云技術(shù)讓計時記分速度大幅提升,萌萌的機器狗來回運送鐵餅;賽場外,數(shù)字智慧動態(tài)管理提高車輛流通效率,最大限度用好道路資源……

一項項“硬核”科技于杭州亞運會上被看見,在杭州亞殘運會上,這些科技又帶給我們?nèi)彳浀母袆?。比如,腦波控制的智能仿生手點燃主火炬;手語數(shù)字人讓聽障者看見“聲音”;全面布局無障礙設(shè)施點位……可以說,亞運會上的科技展現(xiàn)在進一步推動城市治理精細化的同時,也讓我們看到,科技讓城市無“礙”更有愛。

中國與世界“雙向奔赴”?;厥住叭齻€亞運”,它們見證著中國與世界的相遇。1990年北京亞運會,我們是一個高度期盼的中國,擁抱世界;2010年廣州亞運會,我們是一個高速增長的中國,走近世界;2023年杭州亞運會,我們是一個高質(zhì)量發(fā)展的中國,影響世界。杭州亞運會的舉辦,為浙江持續(xù)提升國際影響力、打造高能級開放大省提供了難得機遇,有利于實現(xiàn)視角升維、目標升級、定位升格。

“賽時看賽事,賽后看城市”。一場體育賽事的落幕,正是另一場大賽的開始。不說再見,因為杭州亞運會的“果實”滿枝時時見,并如杭城桂香沁人心、飄四海。



來源:浙江宣傳  

作者:  

編輯:值班小編
相關(guān)新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