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蕭山網(wǎng) >  新聞中心 >  鎮(zhèn)街新聞 >  新塘 > 

修繕歷史傳承遺跡 百年古橋再迎“新生”

[ 新塘 ]    
2023
11-09
17:00

在蕭山區(qū)新塘街道北部,有一座古老的村落——澇湖村。它坐落在綿延的長山南麓,蕭紹古運河北岸,依山抱水,風景秀麗。在這里,有一座東西走向的百年古橋。它橫跨在奔流不止的湖面上,一邊承載著鮮活的澇湖文化,一邊在歲月的流轉中散發(fā)出靜謐而莊重的氛圍。

新塘街道澇湖村

據(jù)了解,澇湖在早年算得上蕭山的橋鄉(xiāng)?!按购缬駧чT前事”是古代詩人描寫江南一帶人家門前,那一座座形似“垂虹”和“玉帶”的拱橋、梁橋,真是家家臨水、戶戶傍橋,古詩中描寫的景致比比皆是,該村舊有拱、梁橋有近10座。這些橋梁大多載入舊縣志,建橋時間最早,橋文化底蘊最深厚的要算萬濟橋了。據(jù)史料記載:宋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縣令楊時開筑湘湖為“九鄉(xiāng)水庫”,當時澇湖是灌溉湘湖之水最東最遠的一個地方。為了肥水不外流,村人就在運河北岸建起水閘一座(澇湖閘),后人又在閘南邊建起一座“萬濟橋”。

濟橋

萬濟橋也稱澇湖閘橋,建于清道光年間,坐落于浙東運河北岸的新塘街道澇湖村境內。橋型為清代單孔石拱橋,東西走向,橋上有石欄、望柱、抱鼓石、鎮(zhèn)橋鎖石等一應俱全。連接東西橋梁的還有長長的石板路與橋西一座涼亭。萬濟橋的“濟”字,有在旱澇季節(jié)里,“蓄泄順時”永濟萬代之意。

“閘因界畫,看繞村農畝,高低隨處慶年豐;湖以澇名,喜傍水人家,蓄泄順時沾愷澤”,這副便是萬濟橋的橋聯(lián)。萬濟橋面朝澇湖村子和廣闊的田畈,呈現(xiàn)的是阡陌縱橫,河流交錯及豐收在望的喜悅景象;還有村民們傍水而居,筑了閘,建了橋,就“蓄泄順時”,處處呈現(xiàn)出生活和勞動的歡樂場景。

然而,由于年代久遠,加上河水的長期沖刷,萬濟橋的橋梁結構先后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松動、位移、裂縫、缺失等破損情況,橋墩內部逐漸被侵蝕,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為保護、延續(xù)古橋的真實歷史和價值,加強舊治古橋的修復保護工作迫在眉睫。

在修復過程中,新塘街道專門聘請專業(yè)古建團隊,對萬濟橋進行維護修繕。他們注重消除橋梁安全隱患、增加古橋實用性,以原材料、原形制、原工藝為設計依據(jù),在不改變古橋原狀的基礎上,秉承“修舊如舊”的文物保護理念,對萬濟橋進行舊貌復原,盡可能恢復其歷史風貌及建筑特色,最大限度保留了文物價值。

修繕后的濟橋

建新如故,匠心修繕。經(jīng)過為期一個月的修復施工,日前,萬濟橋修繕加固工程已正式竣工。經(jīng)過此番“修舊如舊”的修繕,街道及古建團隊有效地解決了萬濟橋現(xiàn)存的病害問題,使古橋繼續(xù)保持健康可持續(xù)的狀態(tài),重新綻放出古樸滄桑的風姿。

城市文化,是一個城市的軟實力,賦予城市獨特的氣質、力量和無窮魅力。橋應水而生,“橋文化”自然也離不開“潮文化”的潤澤。蕭山的橋一邊注視著河水的奔流不止,一邊承載著鮮活的蕭山文化。小橋流水,勾勒出獨特的江南韻味,見證著萬濟橋“因水而興”的發(fā)展歷史,也是江南文化的重要根脈。


來源:蕭山網(wǎng)  

作者:記者 韓晨璐 通訊員 蔣杰  

編輯:韓晨璐
相關新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