煥新“非遺”活力,走近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絲綢畫繢傳承人葉灃儀
絲綢畫繢,一門很多人不知曉也少有人涉足的手工技藝,是我國古代最早的紡織類傳統(tǒng)美學項目之一,常用于制作皇室貴胄服飾、帷裳、工藝品等,人們熟悉的《 清明上河圖》就是由它制作而來。
如今,這一項曾經(jīng)用于皇室的“絲綢畫繢”技藝,傳到葉灃儀這兒,已是第五代了。因為家族傳承需要,她毅然辭去了別人眼中艷羨的職位,從父親手中接過這份沉甸甸的技藝。
今天就讓我們走進2023年蕭山區(qū)第三季度“蕭山好人”,浙江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絲綢畫繢”第五代傳人葉灃儀的故事。
薪火相傳 守正出新
“最開始的時候,可以說是被‘抓’回去干活的?!闭劶叭绾伍_始接手傳承“絲綢畫繢”,葉灃儀爽朗大方地回憶道:“從小受到家庭的影響是肯定的,但是一開始并沒有想過要接替父親去傳承這項技藝。畢竟大家都知道,手工藝的生存狀況還是非常嚴峻的?!?nbsp;
葉灃儀原本就讀于浙江理工大學設計相關專業(yè),畢業(yè)之后進入了浙江省紡織測試研究院,有一份眾人艷羨的工作。
葉灃儀的父親葉建明是杭州市政府認定的首屆“杭州工匠”,也是絲綢畫繢的第四代傳承人,從事絲綢加工已近 40 年。
“之前爸爸手上帶過的徒弟超過千人,這么多年下來,真正能堅持下來的也沒有幾個?!薄跋胂胍膊荒茏屵@個手藝在這一代斷了?!?/p>
雖然自幼接觸這項非遺技藝,但是要掌握好“絲綢畫繢”的工序火候,仍舊需要時間的錘煉?;氐礁赣H的工作室,葉灃儀開始潛心研習絲綢畫繢,這一做,就是十年。
“基本每天我都是一早就到工作室了,一坐就是一天?!睋?jù)葉灃儀介紹,“絲綢畫繢”技藝流程十分復雜,以綢絹為載體,以植物、礦物提取物為染料、顏料,以特制動物毫毛筆刷為主要工具,并以金絲為繡線,完成一件作品需歷經(jīng)選絹、定型、皂煮、摹稿、刻板、勾蠟、上色裁剪、裝裱等70 多道工序,全由手工操作完成。
“每一道工序都需要手工細致打磨。一個地方出岔子,就得推翻重來?!比~灃儀說,“有時候一件作品做上頭了,晚上都是通宵不睡覺的?!?/p>
可喜的是,葉灃儀十余年來辛苦的付出也得到了社會認可。她不斷以絲綢畫繢為載體,通過創(chuàng)作精品來提升蕭山文化軟實力和城市影響力。參加國家級工藝美術行業(yè)、非遺行業(yè)等活動中,取得可喜成績,先后獲得20余項專業(yè)獎項。
參與創(chuàng)作的作品多次入選參加政府重要外交、國事活動和大型宣傳活動,2016年東盟會議共同設計制作的絲綢畫繢手包入選“中國—東盟周”,作為會議伴手禮贈送各國。2018年,臨時受命中央電視臺“東西南北賀新春”欄目組的任務,以“絲綢畫繢”的材質和手法設計、制作這場被稱為“小春晚”活動的吉祥物——玩偶狗。2019年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一行訪華之際,制作絲綢畫繢書畫藝術品贈送沙特王儲一行。2022年傳統(tǒng)藝術創(chuàng)新絲綢畫繢作品入選“中韓建交三十周年”相關文化活動,收藏于韓國首爾。
2022年至2023年,葉建明、葉灃儀一家耗時2年時間,精心準備,合力創(chuàng)作總長13.5米作品《潮涌新時代》,并在亞運期間亮相杭州第19屆亞運會主媒體中心,將中國非遺之美向世界展現(xiàn)。
傳承匠心 推陳出新
葉灃儀對于非遺的情懷不僅僅局限于自家薪火相傳的絲綢畫繢,在她看來,非遺的復興即是一個民族文化覺醒力的復興。為吸引更多人投身民族文化振興中,2015年她組建了“創(chuàng)新工作室”。
葉灃儀覺得,“非遺不能停留在一個高大上的狀態(tài),它不應該只是活在史書中或者擺在博物館里, 它的價值更應該體現(xiàn)在人們的生活中?!?/p>
“而我們傳統(tǒng)手工藝面臨的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年紀大的手藝人會慢慢和現(xiàn)有的市場需求脫節(jié),可能他有好工藝、好技術,但是只要和需求脫節(jié),這項技藝必然命不長久?!?/p>
為了更好地將絲綢畫繢技藝與現(xiàn)代生活相結合,在每日忙完工作室的工作后,葉灃儀還積極關注世界潮流趨勢,關注業(yè)內外市場需求。從工藝到色彩,從形式到創(chuàng)意,“例如手包、絲巾、玩偶、工藝展品等,我希望把絲綢畫繢和日常用品結合起來,走到大家的生活中去?!比~灃儀說。
但推廣絲綢畫繢這項非遺仍是復雜而艱難的任務,其中一個重點問題就是“如何做好絲綢畫繢的量產(chǎn)?”
針對這一問題,葉灃儀和父親葉建明一起組建起了絲綢畫繢的生產(chǎn)流水線,將一項項流程拆分,讓參與制作者“術業(yè)有專攻”。
“因為我自己是從小耳濡目染, 就是在父親旁邊一直學也學了快十年了,那新進來的人如果再讓他花十數(shù)年去學是不現(xiàn)實的。但是所有的人如果能對應自己負責的那一塊去學,那就不一樣了,效率會高很多。比如你專門負責看料子,那你就只學看料子。五六年來,在這個小的流程中就已經(jīng)很出類拔萃了?!?nbsp;
葉灃儀坦言,這種模塊化的調整確實一開始會遇到很多困難,但經(jīng)過不斷磨合、試錯、再磨合,直到目前,葉灃儀的企業(yè)工場形式已經(jīng)趨于成熟,培育絲綢畫繢相關技術人員已達2000余人,通過家庭手工作坊的形式在鄉(xiāng)村帶動村民共同致富。
在繁忙之外,葉灃儀也沒有忘記家鄉(xiāng)的文化傳承。葉灃儀積極推進文化入鄉(xiāng)村活動,2018年起,將個體工作室轉向非盈利性畫繢美術館為平臺,為鄉(xiāng)村美育、文化傳承提供公益展示互動教學活動。
在有限的能力中,葉灃儀心無旁騖的保護和傳承中華文化瑰寶,努力推進鄉(xiāng)村思想建設、構建公益互動平臺,為共建鄉(xiāng)村藝術IP、鄉(xiāng)村兒童美學文化做好夯實基礎。葉灃儀說:“現(xiàn)在這個已經(jīng)‘棒子’在我手上了,我有責任、有義務去做好它,發(fā)揚好這項非遺,讓更多人走近它、愛上它。不僅向當代年輕人重新介紹非遺技藝,更是夯實了老一輩文化里的獨特匠心,從而助力文脈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