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小主播投稿】游寧夏博物館 尋千年絲路足跡
你可曾聽過“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句千古絕唱?國慶假期我們跟隨著王維的腳步,來到了寧夏。
寧夏,又被稱為“塞上江南”,是一個充滿神秘和魅力的地方。一下飛機,我們便來到了寧夏博物館,寧博外觀頗具地域特色,建筑平面呈“回”字形布局,與寧夏回族自治區(qū)的“回”字呼應。走進展覽館,一樓是賀蘭山巖畫,二樓是西夏通史,里面有各種奇珍異寶,有胡旋舞墓門、狩獵紋金方奇、回首臥式錯金銀銅羊、太陽神巖畫……各式各樣的歷史文物,昏暗的燈光與斑駁的展品恍惚讓我們穿越時光隧道,瞬間走入千年前。
寧夏博物館有許多鎮(zhèn)館之寶,其中我最喜歡的一件是鎏金銅牛,這只渾身亮晶晶的銅牛,被稱為一個“踢出來的寶物”。那是一個烈日炎炎的中午,考古學家們經(jīng)過了漫長的歲月終于挖出了一座墳墓,當他們懷著激動的心情打開墓門的時候,剛才激動的心情馬上變得無比沮喪,很顯然,這是一座被盜過的墓。當沮喪的考古學家們決定走出墓地的時候,其中一個考古學家踢到了一個尖銳的物體,他們以為是暗器便慌忙跑出了墓地,在外面仔細觀察了一會兒后,發(fā)現(xiàn)并沒有什么動靜,于是又拿著鏟子挖了挖。幾個星期后,一尊閃閃發(fā)光的銅牛出土,在它的旁邊還有一只石馬,牛頭朝里、馬頭朝外,或許這就是當時西夏人半耕半牧的生活狀態(tài)吧。那個考古學家踢到的,就是這個銅牛的一角,所以被稱為“踢出來的寶物”。
銅牛身長1.2米,重188千克,中間是空的,彎曲著四肢臥著,從背后看,好像有一根脊椎骨,似乎通過脊椎骨可以看到牛的體內(nèi),造型逼真。它有著一對彎彎的、尖銳的牛角,耳朵圓潤,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看起來濕潤潤的,仿佛閃著淚光訴說著西夏那段古老而又輝煌的歷史。
每件文物都是活著的歷史傳承,這些遺留下來的國家寶藏,是一段段可觸摸的歷史,也是中華民族不可動搖的根,它始終牽引著我們的目光和追尋的步伐,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
文博小學302班田雨澄
指導老師田曉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