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蕭山網(wǎng) >  新聞中心 >  蕭山新聞 >  文教衛(wèi) > 

人物 ? 城記 | 為雪靖康恥 所前出良將

[ 文教衛(wèi) ]    
2024
11-15
10:17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一曲《滿江紅》道盡了大宋王朝百年的恥辱,也激勵著無數(shù)志士仁人奮起精忠報國。山陰天樂(今蕭山區(qū)所前鎮(zhèn))李氏為唐宗室汝陽郡王李琎的后裔,尊李庶為始祖。南宋期間,宋寧宗念天樂李氏系帝王之后裔,尤其是李吉、李顯忠、李光三人,在抗金斗爭中累功于朝廷,便御書“玉葉傳芳,金枝衍慶”以賜。

東南第三將李吉

“勅節(jié)度使李吉,朕緣二帝北狩,入承大統(tǒng),然南顧之憂,邇尚邇切,聞卿素以文臣諳武事,特命爾為節(jié)度使駐扎嚴州,克勤厥心,用觀來效爾其欽哉”。這是宋高宗頒給李吉的敕詔。

李吉(1053~1132),字天吉,天樂李氏山棲派第六世,“性聰穎,明經(jīng)博學,善騎射”。神宗熙寧元年(1068),入郡庠。元豐四年(1081),舉制科,授文林郞,銓太常博士。據(jù)《宋史·職官志》記載:“博士,掌講定五禮儀式,有改革則據(jù)經(jīng)審議。凡于法應謚者,考其行狀,撰定謚文。有祠事,則監(jiān)視儀物,掌凡贊導之事?!绷辏墟闹蒈?,即監(jiān)州,主要職責是監(jiān)督所在地的知州。哲宗元祐四年(1089),判寧國府。八年,升奉訓大夫,文散官,從五品,后知揚州。紹圣四年(1097),經(jīng)樞密使曾布推薦,任院判官。徽宗崇寧元年(1102),因政治斗爭牽連,被罷官。十二月,沅猺入寇,朝臣舉薦李吉領兵征討,李吉因疾而不赴。從李吉的這段仕途來看,主要擔任文官官職。但他也知曉武事,否則朝臣不會舉薦其典兵,宋高宗的勅詔中也不會說“聞卿素以文臣諳武事”了。

靖康二年(1127),金朝南下攻取東京,掠走徽、欽二帝,北宋滅亡,這就是靖康之變。同年,趙構(gòu)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宋高宗擔憂金兵繼續(xù)南侵,詔授李吉為東南第三將,加嚴州節(jié)度使,駐扎嚴州。嚴州即今桐廬、建德、淳安一帶,地處浙、皖、贛和錢塘江流域之要沖,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有“嚴州不保,臨安必?!敝f。所謂國難思良將,任李吉駐守嚴州,是因其文武雙全,老成穩(wěn)重。建炎二年(1128),金國以完顏宗翰為統(tǒng)領,揮師南下,陷濟南,破天長軍,下臨安(今杭州),勢如破竹。宋高宗一路南逃,直至下海逃到定海。然關(guān)于李吉在這一時期抗金的文字記錄極少,目前僅有楊時的《節(jié)度使天吉公行狀》略云:“公治兵設伏,金人不敢入其境,嚴之民安堵如故?!边@恐怕也是南宋初年少有的成功守境案例了。紹興元年(1131),宋高宗駐蹕越州(今紹興),再次下詔,召李吉典禁兵,授中奉大夫,權(quán)兵部侍郎。但此時的李吉已是78歲高齡,又纏綿疾病,沒有受命。

所前李家村李氏家廟

1132年,李吉去世。他的長子李守隆一路風塵仆仆,趕到福建將樂縣,請年邁的楊時為父親寫行狀。楊時在行狀中說:“公之知勇過人,志將滅金虜,返乘輿,奉帝還都,大雪國家之恥。惜乎事由天造,人豈能為哉?”意思是說,李吉智勇超常,一心想破滅金兵,迎回徽、欽二帝,大雪國家之恥??上О。墒略谔?,不是人力能夠勉強的。

中興名將李顯忠

南宋章穎曾作《宋朝南渡十將傳》,前四將分別為劉锜、岳飛、李顯忠、魏勝,后人又稱之為中興四將。在這十將中,李顯忠的經(jīng)歷最為曲折。

李顯忠畫像

李顯忠(1109~1177),原名世輔,字君錫,天樂李氏第九世,清澗派第七世。清澗派的始祖為天樂李氏第三世李慎,居綏德府(今陜西延安)之清澗縣。李顯忠出身將門,17歲時就投軍效力,跟隨父親李永奇出山入行陣,由此開始了其坎坷而又波瀾壯闊的一生。他的主要經(jīng)歷可以演化為幾個階段:

假效金齊  建炎二年(1128),金兵攻陷延安,李顯忠父子被金人擒獲,便假意效金,積極爭取南歸。四年,偽齊政權(quán)在金人的扶持下建立。劉豫素聞李顯忠英勇果敢,令李顯忠率延安軍馬赴東京(今河南開封)。臨行之時,李永奇告誡李顯忠:“汝若得乘機,即歸本朝,無以我故貳其志。事成,我亦不朽矣?!崩铒@忠抵達東京后,密派心腹赴南宋,告以南歸之意。紹興七年(1137),金國廢掉偽齊劉豫,授李顯忠承宣使,知同州(今陜西大荔)。李永奇再次囑咐說:“同州入南山,乃金人往來驛路,汝可于此擒其酋,渡洛、渭,由商、虢歸朝。第報我知,當以兵取延安而歸?!崩铒@忠聽罷,又派心腹赴宋廷呈報南歸之事。赴同州后,李顯忠用計擒住金元帥撒里曷,馳馬出城至洛河,卻因舟船誤期,且金兵聞訊追來而無法渡河。于是,與撒里曷折箭為誓,不得殺同州人,不得傷害自己的親屬,同時又派人告訴李永奇。李永奇得信后,挈家出城,卻被背信棄義的金兵追及,全家二百余口皆遇害。由于歸宋之路被金兵阻斷,無奈的李顯忠只得投奔西夏。在西夏,李顯忠?guī)椭闹髑苣门1硩{匪首,借兵進取陜西。此時紹興和議已成,陜西重歸宋廷。李顯忠便棄夏歸宋,揭榜招兵,殺仇人,退撒里曷。紹興九年(1139)五月,李顯忠率兵三千自鳳翔正式歸宋,宋高宗嘉獎曰:“卿忠義歸朝,立功顯著?!辈①n名顯忠,授護國軍承宣使、龍神衛(wèi)四廂都指揮使兼樞密院都統(tǒng)制。

采石大捷采石之戰(zhàn)是南宋歷史上的一次關(guān)鍵性戰(zhàn)役,對宋金雙方的戰(zhàn)局產(chǎn)生重要的影響。紹興三十一年(1161)九月,金主完顏亮揮軍南下。宋廷令建康都統(tǒng)制王權(quán)迎敵。王權(quán)卻不戰(zhàn)而退,廬州、和州相繼失守。完顏亮占領和州雞籠山高地,擬從采石磯渡江南下,形勢十分危急。宋廷命李顯忠取代王權(quán),命中書舍人虞允文任參謀,并力驅(qū)敵。時李顯忠正在池州督戰(zhàn),遠水救不了近火,虞允文便將朝廷任命李顯忠指揮的信息告知采石諸將,諸將早就聽說李顯忠的威名,大喜,奮勇迎敵,取得初戰(zhàn)勝利。十二月,李顯忠收復和州,又識破完顏亮的離間計,分兵虞允文嚴守京口,使金兵無機可乘,并發(fā)生軍變,殺死了完顏亮。采石之戰(zhàn),讓南宋朝廷轉(zhuǎn)危為安,李顯忠一躍升為太尉,成了南宋舉足輕重的大臣。

符離之敗隆興元年(1163),剛即位的孝宗皇帝在主戰(zhàn)派張浚的支持下,發(fā)動對金軍事行動,史稱隆興北伐。五月,李顯忠自鳳陽渡過淮河,大敗金軍精銳騎兵“拐子馬”,收復靈璧、虹縣。六月,收復宿州。捷報上聞,孝宗大喜,任李顯忠為淮南、京東、河北招討使,邵宏淵為副都指揮使,并親筆寫信給張浚:“近日邊報,中外鼓舞,十年來無此克捷。”宿州失守,令金元帥孛撒大怒,領十萬精兵直撲而來。李顯忠先發(fā)制人,乘敵立足未穩(wěn)之際,率軍突襲,大敗孛撒。翌日,孛撒增兵復來,李顯忠約邵宏淵合擊,然邵宏淵不僅按兵不動,還環(huán)視眾人說:“當此盛夏,搖扇于清涼處猶不堪,況烈日中披甲苦戰(zhàn)乎?”軍心隨之動搖,一些將領也悄悄撤離戰(zhàn)場。李顯忠知邵宏淵無固守之志,勢不可為,不由嗟嘆曰:“天未欲平中原耶?何阻擾若此!”他只得整軍而歸。然毫無斗志的宋軍,被金兵掩殺至符離,大潰。李顯忠見到張浚,交還符印等待朝廷治罪。朝廷降李顯忠為果州團練副使。后朝廷得知其中的緣故,移任他到撫州。

乾道改元,李顯忠才回到會稽,復授李顯忠防御使、觀察使、浙東副總管,召授威武軍節(jié)度使,左金吾衛(wèi)上將軍,賞賜第京師。六年(1170),孝宗下詔恩榮:“敕太尉威武軍節(jié)度使李顯忠,卿才識不凡,旅力峻絕,武威震虜,屢著邊功。宜示殊恩,少答忠悃,茲特封爾食邑二千戶。服我休命,蓋茂厥功耳?!比焕铒@忠要的不是這些恩賜,他要的是恢復中原,以報家仇,以全金甌。但終究英雄無用武之地,

淳熙四年(1177)七月,李顯忠郁郁而死,謚忠襄。陸游在《太尉忠襄公事實》一文稱贊李顯忠“精忠貫日,奇功沃世”,惋惜其“生而神氣,矢志恢復,始忤于秦(檜),屢遭廢黜,終沮于邵(宏淵),竟無成功”。

南宋名臣李光

李顯忠歸宋時,其同宗兄弟李光正任參知政事。李光(1078~1159),字泰發(fā),號轉(zhuǎn)物居士,在被貶流放時自號讀易老人,天樂李氏第九世,上虞派第七世,出生于上虞五夫鎮(zhèn)。

李光畫像

紹興八年(1138)十二月,李光被朝廷任命為參知政事。在參知政事任上,李光犯了一個幼稚的政治錯誤。這一年,宋高宗正式在臨安(今杭州)建都,以偷安東南為既定國策,謀求與金議和。金國在武力暫時不能吞滅南宋時,便以和議佐攻戰(zhàn),求取更大的利益。五月,金使來南宋商談和議條件,要求宋高宗向金國稱臣納貢。宋高宗以“南北軍民十余年間不得休息”為借口,讓秦檜代表他接受和議。消息一傳出,引起朝野強烈反對。樞密院編修官胡銓上疏,奏請斬秦檜以謝天下。岳飛也指責秦檜“謀國不臧”。十二月下旬,金使攜國書至臨安,“外論群起”。秦檜見此,上奏高宗任用李光。高宗開始不想用李光,秦檜說:“光有人望,若同押榜,浮議息?!币馑际钦f,李光有名望,如果拉他一起簽名,沒有根據(jù)的議論會自動停息。于是,高宗同意任命李光為參知政事。十二月二十五日,李光與秦檜等商議接受金國國書事,李光沒有明確表示反對和議。自此,紹興和議簽成。

自李光不反對和議后,同郡楊煒甚為不解,因為他知曉李光此前的經(jīng)歷。李光自崇寧五年進士第后,于靖康元年遷侍御史,聞太原被金兵圍困,上奏請“盡起晉、絳、磁、隰、潞、澤、威勝、汾八州民兵及本路諸縣弓手”協(xié)力赴援。建炎三年,金兵深入,高宗移蹕建康,命李光知宣州府為屏藩。李光認為:“守臣任人民、社稷之重,固當以存亡以之”。于是他采取修繕城池、厲兵秣馬、儲集糧草、交結(jié)義社及組織健武者守城等措施,使金兵不敢入境。紹興七年,知溫州,上奏《論守御大計狀》,主張與金兵打持久戰(zhàn)。此外,李光還提出過以“江浙為根本之地,使進足以戰(zhàn),退足以守者,莫如建康”等抗金策略。莫非李光變了?于是楊煒寫信給李光,責備他“附時相取尊官,墮黠虜奸計,墮平時氣節(jié)”。其實,李光的政治主張是“可因和而為自治之計”,即通過和議休養(yǎng)生息最終達到自治、自強的目標。李光與李綱、趙鼎、胡銓被后人稱為南宋四名臣。這四名臣中,除胡銓徹底反對議和外,李綱在建炎元年任相時,曾提出過“今欲戰(zhàn)則不足,欲和則不可,莫若自治,專心守為策”的主守主張。紹興八年,宋金和談伊始,左相趙鼎也一度為議和獻策但最終因反對屈已議和而罷相。所以,無論是胡銓的主戰(zhàn),還是李綱的主守,以及趙鼎、李光的主和,都不能簡單地一概而論。當然,李光的主和與高宗、秦檜以獻媚金國而求茍安的議和目的是有區(qū)別的。這種異質(zhì)性,很快就引發(fā)了他與秦檜的矛盾。當秦檜欲撤淮南守備,奪諸將兵權(quán)時,李光就極言戎狄狼子野心,和不可恃,備不可撤,并在高宗面前當場指斥秦檜“觀檜之意,是欲壅蔽陛下耳目,盜弄國權(quán),情奸誤國”。秦檜大怒,唆御史彈劾李光。此時的李光對政治環(huán)境的惡劣已有了清晰的認識,便連續(xù)上章求去。

紹興九年(1139)十二月,李光罷參知政事。歸鄉(xiāng)里時,時常拜訪陸游之父陸宰。陸游在《跋李莊簡公家書》中記載:(李光)每言秦氏,必曰咸陽,憤切慨慷,形于色辭。一日平旦來,共飯,謂先君曰:“聞趙相(趙鼎)過嶺,悲憂出涕。仆不然,謫命下,青鞋布襪,行矣。豈能作兒女態(tài)耶?!狈窖源藭r,目如炬,聲如鐘,其英偉剛毅之氣,使人興起。

值得注意的是,南宋四名臣最后均因反對屈膝議和而遭貶謫,李光的貶謫時間更是長達18年。紹興十一年(1141),李光64歲,責授建寧軍節(jié)度副使,藤州安置。紹興十四年,移瓊州安置。紹興二十五年十月,秦檜死,內(nèi)遷郴州安置。紹興二十八年,復左朝奉大夫,任便居住,李光選擇回家鄉(xiāng)居住。紹興二十九年六月,行至蘄州而卒,享年82歲。在李光流放期間,三子孟淳、長子孟博皆在隨行南貶時卒,仲子孟堅因誣被除名峽州編管。紹興二十四年,又被指擅離貶所,幾子皆被治罪,家產(chǎn)盡籍沒,一家殘破。然在這一連串的打擊下,李光卻依然節(jié)概凜然,百折不回。他在《阜通閣并序》中寫道:“危閣崢嶸枕碧流,籌心計慮匪人謀。千堸不隔云中樹,萬貨來從徼外舟。富國先要除國蠹,利民須急去民蟊。使君不日歸華近,要錄翱翔遍十州?!崩罟庠谠娭袊勒赋觥案粐纫龂?,利民須急去民蟊”,將尖硬的矛頭直指秦檜一伙,指斥他們禍國殃民的行為。

勅節(jié)度使李吉石刻

孝宗即位后,復李光資政殿學士,賜謚莊簡。后宋理宗敕贊曰:“忠厚之氣,性情之真,謙和持已,仁愛及民,忤權(quán)奸而不能盡其素志,老泉石而終不渝,其赤心也歟?!?/p>

李吉、李顯忠、李光三人不愧為忠臣良將,似這樣的忠臣良將在宋朝何其多矣,卻為何靖康恥難雪、臣子恨難滅?世界著名經(jīng)濟史家貢德弗蘭克認為:“11世紀和12世紀的宋代,中國無疑是世界上經(jīng)濟最先進的地區(qū)?!钡纬彩擒娏ψ铄钊醯某虿贿^遼也打不過西夏,還被金朝追得十分狼狽,最后被蒙古一舉殲滅。宋代的歷史告誡我們,富不等于強,沒有強的保障,富就難以持久。同理,沒有富這個基礎,強也難以持久。唯有不僵化,不停滯,將富與強集于一身,才能勿使后人復哀后人。


來源:蕭山日報  

作者:文/李保明  

編輯:朱孫怡
相關(guān)新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