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街長山:歷史與未來的交響
時間:2024-08-26 16:10:09 來源:蕭山區(qū)第三中等職業(yè)學校
“我和我的家鄉(xiāng)”主題征文佳作展示
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75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改革開放全面深化,生態(tài)環(huán)境持續(xù)改善,城鄉(xiāng)面貌日新月異,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成為現(xiàn)實。城鎮(zhèn)、村莊是祖國巨變的縮影,你、我、他的家鄉(xiāng)變遷匯聚成蓬勃發(fā)展的圖景。為展現(xiàn)輝煌成就,致敬偉大祖國,今年3月起,我們面向全社會開展征文活動,居民朋友們積極參與,他們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展現(xiàn)了家鄉(xiāng)的今昔變化。
為讓讀者們品味多彩文化與人間冷暖,體會新時代城鄉(xiāng)巨變和美麗家園的幸福生活,小新特開設“我和我的家鄉(xiāng)”主題征文佳作展示專欄,在周末時光陸續(xù)刊發(fā)應征佳作,一同感受作者和家鄉(xiāng)共同成長的時光故事,相信這些優(yōu)秀作品的精彩呈現(xiàn)會帶給您一場精神文化的盛宴。
《新街長山:歷史與未來的交響》
登臨新街長山之巔向北眺望,北蕭山大地何其平坦遼闊,北塘河流淌晝夜不息,一群群高層建筑在昔日的灘涂沙地上拔地而起,“美哉輪焉,美哉奐焉!”最北處,滾滾錢塘江、茫茫杭州灣迷蒙于水天之外。面對如此勝景,我不禁想追問:山河江灣在這片土地上發(fā)生了多少輪滄桑巨變?一代代蕭山人在此熱土家園經歷了哪些歷史變遷?人類同大自然如何命運與共、和諧共生?
在蕭山北部,我現(xiàn)在所能看到的最北一條山脈是由西山、北干山、長山、航塢山構成,這組雄渾的山鏈,呈半弧形拱衛(wèi)之狀,如同一條時隱時現(xiàn)的巨龍蜿蜒盤踞,萬年不移地守護著這片土地,欲想阻隔錢塘江的滔滔南浸。與山鏈平行,一條北塘河如玉帶般橫貫東西,一刻不停歡快地流淌,它承載著錢塘江的淡水,源源不斷地輸送到東北部那片新開發(fā)的沙地,中和了鹽堿,喚醒了沉睡的生命。
長山,古名“荏山”,是山名也是村名。有一些傳說證明了這里有數(shù)千年的歷史文明,相傳在春秋時期,越王勾踐曾在此地種下荏草,休養(yǎng)生息,靜待時機。如今,那山坡上綠油油的荏草,隨風搖曳,仿佛在訴說著那段艱難而又堅韌的歲月。長山地處吳越交界之地,據說這里曾是越國的江防要地,越王勾踐曾駐守在這片疆域,這使得長山與越王勾踐產生了直接的歷史聯(lián)系。然而,這些故事并沒有詳細的記述,它們通常是作為一種象征性的敘述,用來表達勾踐的對這處要地的倚重和對農業(yè)的重視。在史書如《史記》和《越絕書》等文獻中,有關于勾踐耕作的記載,但并沒有特別提到他在長山種植荏草和設塞駐軍的具體表述。值得注意的是,勾踐臥薪嘗膽的故事同樣源自于歷史傳說,雖然其真實性存在爭議,但這與上述故事一樣,已經成為中國文化中代表毅力和復原力的象征。
長山下的北塘河,更是一部活生生的歷史長卷。宋代的張夏是一位著名的水利官員,他在任兩浙轉運使期間,對蕭山和錢塘兩縣的水患進行了有效的治理。他組織修建了蕭山北塘河,這條河流曾經是蕭山沙地區(qū)域規(guī)模最大、標準最高、功能最全、航運效益最好的東西總干河。這位英勇的筑塘者,夜以繼日地奮戰(zhàn)在河邊,用汗水和血水筑起了一道堅固的屏障,抵御著錢塘江的狂濤怒潮,使清清的錢塘水中和了廣闊沙地的鹽堿,使這片熱土結出飽滿的五谷,養(yǎng)育萬千百姓。張夏因公殉職后,被葬于長山北麓,與長山、北塘河共同守護著這片土地。北塘河水波蕩漾、淙淙有聲,千百年來一直頌揚著張夏那堅定的誓言和執(zhí)著的追求。
然而,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錢塘江的怒濤依舊洶涌澎湃。著名作家俞梁波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大圍涂》中,以北蕭山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歷史為背景,通過對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的描述,展現(xiàn)了人類與大自然之間的斗爭以及社會變遷下這里一代代人們的生活狀態(tài)。在書中,俞老師對錢塘江的“坍江”現(xiàn)象進行了生動的描寫,揭示了“坍江”對于這一地區(qū)來說是一種嚴重的自然災害,即極大地威脅到農田、房屋甚至人們的生命安全。他在作品中也細致入微描繪了人們如何團結一心,采取各種措施與方法對抗錢塘狂潮,保衛(wèi)自己家園的可歌可泣場面。在這片“息壤”上生活的人們,不僅時刻面臨著大自然的挑戰(zhàn),而且又嚴重地遭受著地主豪紳的壓迫。但統(tǒng)治者雖然能用粗繩勒緊農民工人的身體和咽喉,卻勒不斷他們堅強不屈的反抗意志。農工們一次次地反抗,一代代地斗爭,終于催生了中國近代最早的農民運動——蕭山衙前農民運動。
在這場運動中,“長山頭”走出了中共三大代表、第一位工人黨員徐梅坤。他在鄉(xiāng)里初步建立起有二三十人參加的農民組織,領導農民共同抗租,交“對折租”(原租每畝一石二斗,只交六斗),斗爭取得了一次破天荒的大勝利。他又走出家鄉(xiāng),在上海四大書局先后建立了中共秘密組織,又在上海、杭州、紹興、寧波等地發(fā)動工人運動,建立黨組織。如今,他的家鄉(xiāng)新街正在通過創(chuàng)建“梅嶺書院”“行之美術館”等方式來紀念他以畢生忠誠踐行“堅決跟著黨干革命,永不變心”的初心誓言。
行走在長山,仿佛走進了一部厚重的歷史長卷。這里的文化五彩繽紛,既有決策者、參與者的躬身入局、挺膺負責,又有如錢江潮般奔騰不息、活力四射的實干精神。他們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實干興邦”的深刻內涵。他們敢于擔當、勇于創(chuàng)新,為這片熱土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
如今的長山,已經不再是那個僅僅種植荏草的地方。它成為了新街建設的重要區(qū)域,承載著未來發(fā)展的重任。新街的建設者們,以“長山種荏”的精神為指引,致力于開創(chuàng)新街建設的新格局。他們注重生態(tài)保護和文化傳承,讓這片土地在發(fā)展中煥發(fā)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長山和北塘河綠水青山,動靜有致,正期待著這片土地的“仙”和“龍”與其和合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