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設為首頁 蕭山網(wǎng) - 新塘網(wǎng)

尋橋記|在新塘,遇見會閬橋與會郎曹

時間:2024-05-06 10:19:02   來源:蕭山新塘

【編者按】自古以來,蕭山新塘便是典型的江南水鄉(xiāng)地貌,河道交叉縱橫。悠悠的河水之上,形態(tài)各異的古橋成了新塘人文歷史不可忽視的一部分。而一座座古橋的修繕保護、一個個點位的文物記憶,串聯(lián)起新塘的歷史與未來,讓我們追隨著一條條清晰的人文精神脈絡,穿過歷史的煙塵,一起探訪屬于新塘的那些煙火日常。

走進新塘街道聯(lián)華新村,追尋歷史文化,我們自然要到會郎曹自然村的曹氏宗祠,那是新塘街道保存最為完好的古建筑。

▲曹氏宗祠的前門

曹氏宗祠建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五間三進,兩側(cè)看樓,青石板鋪地,七十二根石柱,建筑構(gòu)件雕刻精美,占地面積約900平方米,里面還有三塊清代石碑記載著歷史。曹氏宗祠于2004年被杭州市公布為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點。但人們可能很少知道的是,在曹氏宗祠的旁邊還有一個更為古老的建筑,那就是會閬橋。會閬橋也是新塘街道現(xiàn)存古橋當中,具有明確建造年份的最早的一座古橋。

▲2017年的會閬橋

據(jù)曹氏宗譜記載,會閬橋,跨暗河,東西走向,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初建,康熙三十九年(1700)移建。這座橋,是早時會郎曹村民到橋東耕作和到祠堂祭拜祖宗的必經(jīng)之處,那時河東還尚未有人家。

這暗河,是會郎曹村出入西小江的河流,是村民船運和生產(chǎn)生活用水的唯一水道。此河早時兩邊眾樹茂密,兩邊樹梢相互靠攏,遮住整條河流,河里基本看不到陽光,所以稱為暗河。

▲暗河

會閬橋全長約10.00米,寬1.85米,橋高2.00米,孔跨徑4.00米。東西兩橋臺用規(guī)整條石疊砌,兩橋臺相對面的上部各置一整塊伸頭臺冒石,臺冒石上擱置三塊石梁,石梁長5.00米,上面略微呈弧弓形,橋梁兩邊的鐫刻文字十分精美。南邊石梁外側(cè)中央陽刻“會閬橋”三字橋名,北邊石梁外側(cè)中央陽刻“康熙庚辰年曹廷秀仝族移建”十二個大字,題刻橋名和文字兩端都刻有卷云花紋,雕刻精細,美觀大方。

▲會閬橋南橋額的陽刻橋名“會閬橋”

▲會閬橋北橋額的陽刻銘文

“康熙庚辰年曹廷秀仝族移建”

▲會閬橋旁規(guī)正考究的

古式石駁河埠和石駁河坎

會閬橋北橋額上的“曹廷秀仝族移建”字樣,據(jù)住在橋附近的曹生校老先生介紹,上輩傳說這座老橋原來在橋以北不遠處的地方,后來橋西邊的人家,認為橋正對著他們家的房子,對他們家風水不利,于是就把橋向南移建到現(xiàn)在的位置。為了彌補村民的反對意見,還出資建造了橋附近的幾個石駁河埠,以方便村民。但顧名思義,“曹廷秀仝族移建”的意思,應該是曹廷秀家族的那些人家共同出資移建的,曹廷秀應該是曹氏后裔這一分支的祖宗或長輩。如果當時是曹廷秀獨家出資建造,就不會加上“仝族”兩字。

橋名中“會閬”的“閬”字,基本字義為空曠或門庭高大等意思,但為什么會取名“會閬”,“會閬”兩字到底有什么含義,現(xiàn)在尚不清楚。

方言說

橋是為溝通兩岸方便往來所用,應該先有村名,再有橋名。據(jù)1984年版《蕭山縣地名志》介紹:“相傳在清朝初年,有一叫曹勤誠的人與本村姑娘結(jié)婚,在‘會郎’時落戶本村,故名會郎曹?!倍鶕?jù)曹氏宗譜的記錄,曹勤誠確為會郎曹曹氏始祖。2014年版《蕭山區(qū)地名志》在這一說法的基礎上,又增加“因地處西小江拐彎 處,原名匯上曹。當?shù)胤窖灾小畢R上’與‘會郎’諧音,故成現(xiàn)名”一說。而民國《蕭山縣志稿》也確實有“匯上曹”村名記載。這樣,關(guān)于村名來歷,就形成了這樣兩種不同的說法。

禁碑

但是,不管舊時的縣志和現(xiàn)代的地名志,這些志書所記載的,或是村民口中的傳說,都只能作為參考的依據(jù),不能作為真實的憑據(jù)。關(guān)于會郎曹村名的來由,最直接的證據(jù)是實體文物,即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的會閬橋和曹氏宗祠內(nèi)清咸豐五年(1855)的《禁碑》。

▲祠堂內(nèi)清咸豐五年的禁碑

《禁碑》內(nèi)刻著“廿二都二圖會閬莊”字樣。這說明,現(xiàn)在會郎曹自然村在清代咸豐五年時,村名是“會閬莊”,但這可能是官方或公文格式方面的規(guī)范寫法。因曹氏居住,民間的叫法或名稱應該是會閬曹(莊、村),現(xiàn)在的“會郎曹”自然村的郎字就由這個“閬”字的諧音演變而來。

會閬橋和曹氏宗祠承載著歷史,也幫助我們正確認識會郎曹村名的由來。

今天的會郎曹村

由宗祠的禁碑,我們從中知道,會郎曹村在清代隸屬于蕭山縣二十二都二圖,也就是宋代的蕭山縣里仁鄉(xiāng)下浦里。新中國成立前會郎曹村隸屬于蕭山縣仁化鄉(xiāng)第十五保,農(nóng)業(yè)合作化時屬于霞江鄉(xiāng)聯(lián)華高級農(nóng)業(yè)合作社,1961年開始單獨設立新塘人民公社屬下的“東風大隊”。1984年后,“會郎曹”是一個行政村。

▲2024年的會閬橋

2005年在新塘街道村規(guī)模調(diào)整中,會郎曹村與沙河沈村合并成立聯(lián)華新村。聯(lián)華新村總面積1.49平方公里,三面環(huán)西小江,是一個半島形區(qū)域,2008年杭甬運河穿境而過以后,又增添了兩個小島,地理位置和自然風光優(yōu)越。

▲聯(lián)華新村衛(wèi)星照片

▲會郎曹村革命先輩

羅之光(1919-1994)原名曹坤一

羅之光(原名曹坤一)是新塘街道聯(lián)華新村會郎曹自然村曹氏家族第15世前輩。曹坤一1919年出生于會郎曹村,1934年初中畢業(yè)后就投身進步組織,1938年參加革命,1941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因革命工作之需改名羅之光。羅之光同志長期從事公安司法工作,工作兢兢業(yè)業(yè)、任勞任怨,為黨和人民的事業(yè)作出了貢獻,對黨忠貞不渝。他參與恢復和籌建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離休前任司法部辦公廳主任,離休后享受副部級待遇。  

▲曹氏家族清明祭祖暨

紀念革命先輩曹坤一(羅之光)誕辰100周年

會閬橋與曹氏宗祠承載著歷史的印記、描繪著新塘的記憶,見證了一代又一代新塘人真誠樸實、勤勉不輟的性格品質(zhì),成為新塘文化故事里一份重要的注腳與承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