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蕭講地名 湘湖路跨湖段三橋之政和橋

[ 審管辦(行政服務中心) ]    
2023
08-16
15:19

編者按:地名管理窗口聯動區(qū)審管辦創(chuàng)新思路,傳承和弘揚地名文化,在地名文化保護傳承、特色品牌打造、地名文化科普宣傳等三個方面重點著力,努力提升地名公共服務能力,本期重點宣傳橋梁地名文化。

政和橋位于湘湖路巡越臺與香爐水景之間,為21孔漸變式半圓形公路石拱橋。建于2011年,大致呈東西向。這橋從中央主拱開始,兩側橋拱的跨度和高度逐次下降。每兩個石拱之間有石砌橋墩,把21個石拱聯成一個整體,翩若游龍。

政和橋近景

政和橋長210.00米,寬21.50—17.50米,高12.71米。橋兩邊置石欄板,間有望柱190余根。其中橋頂兩側各有4根望柱柱頭,雕有神態(tài)各異的大象,石雕精工,栩栩如生;其余均為方形淺雕柱頭。

政和橋造型古樸莊嚴,與湘湖勝景融為一體。遠看如長虹臥波,寶帶浮水。整橋不設立桿式景觀燈,在望柱上設計了石燈籠,夜晚如明珠串聯,光輝流轉。

秦始皇于公元前 210年南巡會稽祭大禹,回歸至錢塘江邊的連山,“欲置石橋渡浙江”。但因錢塘江水波險惡,秦始皇想在錢塘江上造橋,最終不能如愿,只留下“石柱數十列于江際”。清康熙《蕭山縣志》載:“今俗呼連山為青山?!鼻嗌?,在今聞堰鎮(zhèn)境內。巡越臺上,秦始皇手扶御刀刀柄,雙眼隨右手所指炯炯有神地凝視著青山方向。他似乎已看到如今有九座大橋橫跨在錢塘江上,天塹已成通途。這真是秦皇漢武“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p>

橋西堍北側,有一觀景平臺,它突出于湖面,是觀望湘湖景色的好地方。在平臺上北望,老虎洞山上數峰聳立,秀若圍屏。千佛塔臨空突起,塔剎刺天;蓮華寺宏偉壯觀,氣勢不凡。東望湘湖,湖面開闊,碧波蕩漾。

政和橋名,取“政通人和”之意,也為紀念楊時在北宋政和年間修筑湘湖。楊時是北宋時期的著名學者,師從北宋理學大師程顥、程頤兄弟,被推為“程學正宗”。政和年間任蕭山縣令。當時百姓苦于屢旱,楊時“以山為界,筑土為塘”,建成了一個人工水庫,即湘湖。用湘湖的蓄水,灌溉九鄉(xiāng)十四萬畝稻田。 “水能蓄潦容千澗,旱足分流達九鄉(xiāng)”,這是后人對楊時的歌頌。


來源:區(qū)審管辦地名管理窗口  

作者:  

編輯:陳茜如
相關新聞
推薦閱讀